English

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何海霞

1999-09-05 来源:光明日报 周韶华 我有话说

海霞老师的艺术道路上有一条成功的因果链。即从师承传统全面、到位——投入生活真诚,得天地大观之助——到自我超越、妙悟得道,是他成为大器的合乎逻辑的结果。

何海霞(1908—1998)生于北平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,从艺70余年。1995年初夏,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在我一生中,先是画古人,后是画老师,再后是画生活,最后才是画自己。”话语掷地有声,发人深省。当他介绍自己的寓所为什么取名“茧居”时,解释说:“这最能说明蚕做茧,茧化蝶的过程。”回首艺术上的得失时,认识能有如此透脱,是思想解放以后的大彻大悟。

少儿时期的何海霞,随父学书法,入手《芥子园》。16岁在琉璃厂拜师韩公典学画。始临吴门四家,继临袁江、袁耀,后临宋、元、明、清诸大家。步入学传统庙堂。潘兹曾说何海霞是中国画界的“全能冠军”。并赞道:“他可以放笔作寻丈巨幢长卷,游刃有余;也可以收笔作寸缣尺楮,而得千里之势。他可以泼墨大写,气势磅礴;也可以重彩工笔,金碧辉煌。他可以冶南北于一炉;也可以融东西洋于一体。……”

1935年,他有幸被张大千所赏识,遂拜张大千为师,入室“大风堂”。老师的功绩就是把他的视野、识见从琉璃厂的狭窄天地引向大千世界。他跟随老师入蜀,饱览古代真迹,遍游名山大川,“目识心记”,能背得出二百多种树木岩石。懂得了艺术家不是画工,学养、见地、襟怀、气度这些精神性的要素才是成功必备的更高层次的修养。他成为张大千的得力助手,可为老师代笔,深得老师厚爱。果然,“名师出高徒”,在金碧青绿山水上的成就,是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在艺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二步。

50年代初,他迁居西安,同赵望云、石鲁共创长安画派。长安画派当时明确提出: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生活。他说:“不能只认为水墨画才是我们的传统,把青绿、工笔重彩排斥了。水墨、工笔重彩、青绿都好。此外,对未来的东西不能闭关自守,没有借鉴就难于提高。不能只以为传统就是祖传秘方,这样不可能使我们的艺术向前发展,在我的绘画中,油画、水彩、水粉技法都吸收,我是老传统的叛徒。”在大西北将近20年的体验中,华山的雄伟,八百里秦川的壮阔,黄土高原的朴厚,都化为他的山水灵魂,产生了终生受用不尽的影响。大自然给予的灵感,使他处于异常兴奋状态。他在下华山时的步履都感到轻捷多了。他说:“下到青柯坪,在小憩时再回望华锋,我已暗暗制定出了以后的计划。”当他在陕北深入生活时,面对那“一片令人神魂飞扬的天地,雄浑连绵的黄土地,玛瑙般的红高粱,白云尽头蠕动的羊群,还依稀传来牧羊老汉的‘信天游’……我真的有些醉了。”真是“有天外之片心,然后有惊人妙笔”。由于大自然给了他变法的支点,艺术上找到了兴奋点和主攻点,就如他说的:“我终于打破了旧有的模式,冲出了羁绊,画出了我的心声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。”标志着他已进入山水画创作的新时期,为中国画图式转型迈出了决定性一步,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,与石鲁、赵望云成为长安三杰。

进入80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画家的审美创造活力,主观上是他的艺术火候到了。他对人生参悟透脱,遍揽天地大观,上帝给了他足够的时间,历史又给了他以机遇,他步入了“画自己”的自由境界。

他不再背传统包袱,而是解放形式,解放传统观念,总揽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于一身,走进生命自由的精神王国,追求主体表现自由的艺术结构,创造独特的精神空间。

我认为,何海霞的形式系统是由三大结构复合而成的,即由意象形体结构、山川三远结构(深远、旷远、幽远)、色彩空间结构(金碧辉煌、玲珑剔透)这三大要素综合而成的独特景观和独特形式。

意象形体结构:创造自己独特的意象形体结构,是画家独立风格的依据。虽然他特别强调艺术表现的主体性,但他认为山水画对物象原型特征的再现性很强,“外师造化”这一经典是不可逾越的。“胸中藏宇宙”,才能“笔下走风雷”,所谓“再现其外,表现其内”,“远取其势,近取其质”,靠的就是有质有神,形神兼备的意象形体结构。

山川三远结构:深远、旷远、幽远这三远(还可以加上高远、平远等)最能把读者从有限时空引向无限时空,有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的魅力。这与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契合,是崇尚无限大的空间,而“远”最能扩张延伸时空的无限感。“远”结构是何海霞艺术的精粹之所在。

色彩空间结构:不论是金碧辉煌的重彩青绿山水,还是玲珑剔透的色彩渲染,华贵、空灵、元气流动、天机自然、都是对色彩语言的妙用。海霞老对色彩的敏感,心灵与大自然一起云卷云舒。色彩的空间结构,是画家对大自然最虔诚的礼赞,那是超迈的人生观在艺术上的体现。那是一颗缘情尚质的艺术灵魂。

先生一生宠辱不惊,灵根清净,和气天真,从不枉生烦恼,超然无争自固气,大度容人不独尊。唯独醉心于纸上翰墨,彩笔缥缃,纵横于山水之间,朝披夕揽。真是大刀阔斧,壮夫驰聘亦英豪。若论艺术成就和真工夫,堪称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。海霞老虽然走了,伟大的艺术生命将会不朽,作品会更加显出自身的价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